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奢华>转载>

伦勃朗作品(二)

来源:金玉米 编辑:admin 时间:2024-09-13

 

 


蒂尔普医生的解剖课

自哈尔斯开创群体肖像画之后,群体肖像画成为荷兰绘画的一种独特形式而流行,26岁的伦勃朗以自己赋予情节性独特的构思和聚光法的艺术处理受到画坛和社会瞩目。
 

木匠家庭

 

以马忤斯的晚餐

 

 

圣彼得不认主

东方人

2009年2000万英镑拍出伦勃朗的肖像画

 

 

23岁
 

 

28岁
 

伦勃朗与莎士基亚
莎士基亚是个很有韵致的女人,她只是他的模特,永远不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于是我们看到了带着淡淡哀伤的温婉女人的形象,莎士基亚时常抱怨伦勃朗只知道无休止的工作,从不把她放在心上。厄运似乎来得很快,35岁时莎士基亚带着“丈夫不爱我”的遗憾走了,给忘情于工作的伦勃朗留下了一个叫提塔斯的男孩。伦勃朗无比伤心,这时他才真正地感受到妻子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不单单是一个炫耀的资本或是某种艺术生活的附庸。

 

凭窗的亨德丽治
伦勃朗在51岁时破产,居住在阿姆斯特丹贫民区的一所破房子里,爱妻的离世更使他失魂落魄。亨德丽治开始是他的女仆,后耒成为他的妻子。伦勃朗以满怀的深情画下了这幅《凭窗的亨德丽治》,以回报生命中的这份珍爱。亨德丽治用手支撑着窗框,侧视着前方,正如同刚刚操持完繁重的家务来到窗前的片刻小憩一般。她身上散发出的那种端庄、贤淑、安祥的气质。她穿着一件穷人家的妇女常穿的宽大的罩衫,她的手是一双长年劳作着的粗壮有力的手,在画中羞于示人似的将手指收拢着。光线集中在亨德丽治的额头和颈部,亮光如流水般地在她的肌肤之上流淌着,显得那么的高贵和娴雅。

 

浴女

这幅入浴的女子像,描绘的是他原来的女仆、后来的妻子亨德丽治。画家从生活小节中描绘女性另外的一面,即天真烂漫的孩子气。这是一幅心情愉快时即兴写生的肖像画,提着连衣裙、蹑手蹑脚地探步下水的亨德丽治,显示出女性特有的娇态,既胆怯,又温柔,富有一种自然天成的美感,这些特质都在她毫无修饰的姿态中和低垂的脸上表现出来。画家以粗犷的笔触,充满激情地描绘连衣裙,运用明亮与黝暗交织的色彩描绘环境,尤其是那如镜般的池塘倒影,使这位可爱的荷兰女子生动地展现于观众面前,表现了人与环境的自然美感。

 

 

 

约瑟与波提夫之妻

在租来的破旧狭小的屋子里伦勃朗痛苦万分,他深深地思念着和妻子的美好时光,也体会到了妻子无比寂寞和眉宇间流露的淡淡的哀愁,(萨默默地为伦付出一切,而他更多的是以物质和借助画面来表达自己的爱,萨的一生也印证了“做一个艺术家的妻子等于慢性自杀”这一说法!因为伦勃朗以其为对象所作的《约瑟与波提夫之妻》、《阿尔忒密斯》、《酒店里的浪荡子弟》等画中萨流露得更多的是寂寞与痛苦。)反思既往,伦勃朗悲痛悔恨万分,为寻求心灵的平静,他寄情山水,对大自然倾注了无限的深情,在此后几年中,他作了许多以阿姆斯特丹郊外风光为主题的风景画,《郊外有风车的风景》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些画饱含着对大自然勃勃生机的热爱与礼赞,也在不经意中流露出一丝淡淡的怅惘!
 

亨德丽治像

“世间有为法,如梦亦如幻,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纵情田园的时光让伦勃朗“顿悟”了,奢华、虚无终归平淡和素雅;骄傲的贵族视角转换成了温婉的“市井”视角,对物质情感的理解升华到精神的交感。这诸多的变化使伦勃朗再次拥有了爱情,与萨有着迥然不同气质,有着乡村少女特有的淳朴与娴静的亨德丽治,填补了伦勃朗饱受创痕的心,炼狱后的伦勃朗迎来了他艺术中最辉煌的一切。






 


伦勃朗自画像

 


夜巡

 

 

 











 




两份对极乐鸟的研究

 


《席格之桥》是伦勃朗访问他在乡下的朋友约翰席格﹝John Six﹞时,用了一个多小时完成的蚀刻版画。画中这座桥是席格的财产。这幅画的素描笔法十分简单,少许笔画,伦勃朗了就完成了左边生动的树木,在右边用一艘小船平衡画面。小桥栏杆由深入浅的笔触,引导观赏者的视线一直延伸到远处的天际线。

 

浪子回头

也许有些人的感情注定只能在悲哀中曲终人散!爱情的甜蜜仅仅是昙花一现,更多的是痛苦与无奈!道貌岸然的封建礼教的捍卫者无法容忍伦勃朗与这位保姆身份的女子的爱恋,在谴责和恫吓中,伦再次陷入了门可罗雀的地步。步入“知命”之年的他没有选择取悦和阿谀去玷污自己的艺术,对生命、名利、爱情、生活更深的理解,让艺术家坦然又无奈的面对着再度破产和丧妻失子的痛苦,潦倒到连绘画材料都买不起的伦勃朗没有向命运低头,对世界的绝望和感情的更深的打击使他沉浸在艺术的梦幻中。晚年的伦勃朗进入了一种癫狂与冥想的奇幻的状态中。
 

亚里士多德对荷马的头作冥想

1669年,伦勃朗悄悄地告别了。在他去世的时刻,身边只有一个画箱和一件外套。伦勃朗没有给后世留下太多的手稿文字,也不曾有艺术思想的书籍,但从他的画中,人们可以解读到一个可敬的艺术家。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1606-1669)是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伦勃朗的顶峰之作当属肖像画包括自画像以及取自圣经内容的绘画。他被称为“文明的先知”。

 

伦勃朗生于荷兰莱顿,父亲是磨坊主,母亲是面包师的女儿,他们共有九个孩子。伦勃朗14岁进莱顿大学;17岁去阿姆斯特丹向历史画家拉斯特曼学画;1627年21岁时已经基本掌握油画、素描和蚀刻画的技巧并发展了自己的风格,回家乡自己开画室招徒作画,期间画了许多自画像;1631年离开莱顿去阿姆斯特丹,30年代就成为阿姆斯特丹的主要肖像画家。他的肖像画风格人物安排具有戏剧性,深深打动人心,他以神话和宗教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供不应求。他对戏剧很感兴趣,经常利用如同舞台高光的亮色描绘在阴暗背景下的人物。1650年代后,他的画更为宽阔有力,利用迭色使画面更加有立体感。

从1640年代开始,他经常到乡村漫步和作画,创作了许多反映大自然的素描和版画,风格质朴。1661年是他作画最多的一年,1663年以后就作画较少,结交了许多中下阶层的市民,眼界更为开阔,技巧更为成熟,创造力达到顶峰。

伦勃朗和他的妻子生有4个孩子,只有最小的一个存活,但他妻子在生孩子后不久去世,他和女仆住在一起,女仆为他生了一个女儿,为此受到教会的正式谴责为“罪恶的生活”。由于他为了画画经常采购大量的衣物和绘画工具,从不计较财产,所以很快就到了破产的边缘。1669年他在贫病中去世,身边只有女儿陪伴,死后葬在西教堂一个无名墓地中。

 

伦勃朗在绘画史——不独是荷兰的而是全欧的绘画史上所占的地位,是与意大利文艺复兴诸巨匠不相上下的。他所代表的是北欧的民族性与民族天才。造就伦勃朗的伟大的面目的,是表现他的特殊心魂的一种特殊技术:光暗。这名词,一经用来谈到这位画家时,便具有一种特别的意义。换言之,伦勃朗的光暗和文艺复兴期意大利作家的光暗是含着绝然不同的作用的。法国十九世纪画家兼批评家弗罗芒坦(Fromentin)称他为“夜光虫”,又有人说他以黑暗来绘成光明。在明亮的金黄、朱红的点缀中构成一片漂亮的暖调,他在这种调子中又不时穿插些鲜明的蓝、绿等冷色,使其颜色如同宝石一般熠熠生辉。也许,伦勃朗对光的使用给人的印象更深。如同他谨慎地使用亮色一样,他也独到地运用明暗。他自由地戏剧性地处理复杂画中的明暗光线,他利用光线来强化画中的主要部分,也让暗部去弱化和消融次要的因素。他这种魔术般的明暗处理构成了他的情节性绘画中强烈的戏剧性色彩,也形成了伦勃朗绘画的重要特色。

 

伦勃朗是个多才多艺的画家,他画肖像、人物群像、风景,他还画极为精美的腐蚀法铜版画,在荷兰绘画的所有类别中,他都是最重要的人物,无疑,伦勃朗也是影响世界绘画发展的最重要的大师之一。后世的荷兰伟大画家梵高曾面对伦勃朗的画说过,“你知道吗,我只要啃着硬面包在这幅画的前面坐上两个星期,那么即使少活十年也甘心。”这就是伟大的艺术不朽的魅力。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