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城市导航>浙江>美食>

搜罗杭州必去的11大“美食街”。

来源:金玉米 编辑:星星 时间:2012-09-12

       第一街:良渚食街,很迷你,很迷人

  主打:家常小菜与小吃

  最特别:1.所有小店都在同一条街,不,是在同一幢房子里,同一屋檐下;2.顺便来个良渚半日游吧!

  良渚食街--迷你的食街

  说它是食街其实有点夸张了,因为实在够不上“街”的体量。两排楼房,走来走去,几分钟,脚底板便熟悉了一切。

  食街人气一直挺旺。每到饭点,两旁的车停得密密麻麻,有些是附近居民懒得汰米烧菜,来解决温饱问题的,也有从外面赶来啖一下美食的。古墩路即将通到良渚了,估计那时人流量更大。

  食街设计得够特别,八家美食小铺在两排楼内联通,你可以来回串,刮风下雨天就免得受罪了。如果风和日丽,建议去中庭设的露天餐位,现在这个季节,空气流淌到肌肤的温度正正好,看看浮云,吹吹清风,吃吃美食,不要太有情调喔!而且整条食街都覆盖了无线网络,等餐时还可以发条微博(点击@人气美食为新浪微薄粉丝)。

  @村民食堂

  装修时我就溜进去打探过,说是食堂,还真的摆出了食堂的姿势。从碗筷到装修布置,完全照搬,而且还是怀旧版的那种。

  经理说,他们在拗造型上可费了老鼻子劲了,到处找快绝种的天然竹筷,还有搪瓷杯,找了整整四个月,连喝酒的杯子也是竹子特制的。这里使用老底子的塑料饭菜票,对于此褒贬皆有,也别争啦,存在即合理吧。

  去吃了几次,不错喔,菜价不算低,菜量绝对可以。主推的“妈妈菜”系列,还是大打怀旧牌。说是食堂,其实不同于一般的大锅菜,都是小锅烧制,尤爱红烧肉,炖得酥烂酥烂的,不比大牌家的差。红烧鲫鱼也比较有特色。

  免费提供竹叶茶,口感很清香,还有免费的酱菜,毛豆酱瓜比萝卜干好吃,但下手一定得快!

  最近新推出了五谷杂粮,紫红薯,小芋头,玉米棒,都是有机的,很生态。

  【推荐菜式】

  石磨豆浆:看在师傅半夜三点就开工磨的分上,也必须热力推荐一下。现在豆浆机的广告满天飞,可哪比得上手工缓慢推磨而成的呢?我喝过,比较粗,比较纯,就是不一样。

  金银猪手炖黄豆:受欢迎度比较高的一道菜,把咸猪蹄和新鲜猪蹄放在一起炖,味道超级正。

  @老郑盐蘸牛肉

  老郑家的牛肉做法是最原始的,水清煮,加一点姜葱酒。我一般都直接吃,当然,也可以蘸附送的小撮微黄色的椒盐粉,口感独一份的。

  这家牛肉名气很大,老的朝晖店老板曾经带点炫耀地说,两米多宽的店铺,一天要卖掉一头牛的肉量。除了牛肉,板筋、牛腱、牛舌也不错。

  现在,除了把老郑的招牌牛肉搬进良渚食街,还搞了延伸产品线,推出一些炒菜。也对嘛,老吃一头牛,再好吃也难免会腻。

  农家酱黄瓜,黄瓜做得像泡菜一样生脆清口,还有老大一份的蜜汁鱼头,很大一份,就是做的时间比较长,等的时候要耐心。

  【推荐菜式】

  特色油爆虾:全天下又不是只有望江门那个老头才会做油爆虾,我个人觉得,口味不输嘛。主要是河虾得鲜,用的是浙江德清青壳虾,这才是王道。

  第二街:塘栖水北街

  主打:百年老字号和特色小吃

  最特别:古镇亲水,最适合待上一整天,坐在河边喝茶,听听评弹说书

  塘岸近水,临水而栖。塘栖这个名字,便是这么来的,注定了与水唇齿相依,密不可分。

  京杭大运河从北京通州迤逦而至,横贯塘栖古镇,又奔向杭州而去,它是古镇塘栖的母亲河。因为运河,这里成了南来北往的重要通道,漕运的船队、官船、货船都要经过此处歇夜,就连康熙、乾隆南巡也都曾驻跸此地。船泊满了大河小港,街上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塘栖的富庶,曾雄踞江南名镇之首,就连姑苏城里的人家都知道,塘栖家家殷实,都欢喜将女儿送到那里作媳妇。

  站在有500多年历史的广济桥上,向北面望去,满街的木板排门以及古色古香的建筑,那里就是水北街,仍然能想像出当年的模样——街上一爿挨一爿都是店铺,前店后坊,前面做生意,楼上住人,后面是作坊和栈房,机米坊、油坊、豆腐作坊、制药工场、糕饼工场……这些店铺统统临着运河,进货出货,交易都在店前的运河河埠上,买家挑了货就近落船,沿着运河就进了杭城,再运往北方。

  丰子恺曾在《缘缘堂随笔》里写道,“塘栖镇上落雨,淋勿着”。说的是旧时塘栖的廊檐基本上遍布了全镇,其最大特色是夏天不用戴草帽,下雨不用撑雨伞。而檐下是联排的木质靠椅,每到夏天,成群结伴的年轻女子,会坐在廊檐头下的靠背长椅上做针线、纳鞋底乘凉,乌亮的眼睛不时瞟向河面上来往的船只,等着商船运来胭脂水粉。这种长椅,就叫“美人靠”。

  @老刀食府

  鱼米之乡,逢年过节总会做一点“米”的文章,比如米塑,就是塘栖乡间的一种特有的民俗工艺。

  在老刀食府的铺子里,可以看看硕大一个土里土气的农家大灶和一笼笼小巧玲珑的米塑作品。那些骑在马上的蚕花娘娘、爬在桑叶上的大龙蚕、一捆捆的丝束以及茧子和元宝是供奉蚕神用的;那些堆得小山似的“元宝”是造屋上梁时用的,每逢乡间造屋上梁时,东家都得请人去做许许多多的“上梁元宝”,摆放得整整齐齐,在上梁时由工匠从上面抛下来,然后由围观的人群纷纷去抢,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抢上梁元宝”的习俗;而到了立夏,乡间通行做立夏狗。《塘栖风俗》记载:“立夏时,乡间通行做‘立夏狗’用糯米粉捏成狗的形状,蒸熟后食用。据说小孩吃了‘立夏狗’,会像狗一样‘谢’(强壮),不会疰夏。”塘栖人在做米塑供品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用米粉做成“藕”,称为“路路通”,财神菩萨、童男童女、蚕、茧、龙、凤以及塘栖的特产枇杷、老菱等等,在巧手下竟然想啥就能有啥。这些米塑都用蒸熟的米粉制成,防馊防裂和保存的难度极大,一般的都只能保存三五天,最多的也只能个把月,所以赶紧多看上两眼吧。

  @法根糕点

  法根糕点有多红?问问老杭州就知道了,往来塘栖的公交车上,总有专程到塘栖买法根糕点的杭州大妈,每人拎着七八斤十来斤的糕点,称是左邻右舍或亲戚同事让捎带的。“饿煞饼”、“香蕉酥”、“小桃酥”、“橘红糕”、“重麻酥”、“太子饼”、“枇杷梗”……足足有几十种,从口味到包装,都仿佛停留在80年代了,难怪深得大伯大妈的欢心。

  大名鼎鼎的“饿煞饼”,实际上是芝麻面皮里包裹着由白糖、瓜子仁、桃仁、陈皮等混合而成的糖酥馅。做法老派,但是法根质量过硬。面粉是从新市面粉厂进的优质粉,芝麻是江西上等油麻,油是食用色拉油,糖是江西白蔗糖,各种馅料等辅料都精心挑选。一口咬下去,先别说好吃不好吃,要的就是这样的怀旧味道。

  @门板饭

  说起门板饭,就是当年面向贩夫走卒的大众快餐。每日开业后将门板卸下当做用餐的案板,底下由两条凳子架开,门板上摆满实惠的菜肴:走油肉、鲞扣肉、干菜肉、腐竹青菜。用的是大海碗,并且盛饭的时候要用布包住饭一旋,这样把饭高高地堆起,吃饭就可以不用筷子,先要大口吞掉饭山的尖,这样饭粒就不会滚落。当年的美国驻国民政府大使司徒雷登先生也很喜欢。

  水北街上的这家门板饭主打丰子恺民俗主题文化,店铺里大幅落地墙画及灶头壁画均精选丰子恺的漫画作品。专门请民间画师手工描绘,比快餐风雅多了。吃门板饭大有技巧,第一口不能用筷,须用嘴把塔尖消灭,还得倒点汤卤把碗沿的饭加湿加固,不会塌方,才算行家。还有,饭吃好了,常常是碗里清、桌上清、筷头清。因为吃门板饭的人最知道粒粒皆辛苦的道理。白米饭搭配那些荤汤熬制的汤菜,萝卜骨头、鸭血豆腐,还有整只猪头、猪爪、猪尾、条肉,最勾人食欲啦。

  @百年汇昌:杭州市政府办公厅命名为首批“杭州老字号”。始创于1800年(嘉庆五年),原称“汇昌南北货栈”,生产蜜饯、糕点、茶、炒货等多种商品。比杭州胡庆余堂、知味观还要早。所产蜜饯曾被清朝官府选为贡品。

  @朱一堂糕点:百年老字号,绿豆糕、芝麻酥糖、立夏饼、重阳糕、糯米糕等60多个品种足以让你目不暇接。

  @湘村木桶饭酒楼:由土生土长的湘西名厨掌勺,体现独有的湘菜文化,如湘西外婆菜、湘里锅香、芷江野鸭、湘西烤牛肉、木桶猪手等等,不一而足。

  @幸福杂货:店内物品不涉及柴米油盐,但件件和生活有关。印度进口手工纱丽袋、美式乡村风情钥匙箱、印花的搪瓷罐子、怀旧风的明信片……好玩的、原创的、外贸出口的、异域情调的,林林总总。遇到有耐心的客户,也欢迎一样一样地翻。杂货虽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但能让平凡的生活因此散发出不一样的光彩。

  @说书场:设在许聊茶馆,塘栖老式茶馆,传承塘栖传统评书书场,结合苏州评弹及评话,每日分上午场及下午场表演。

  @皮影戏:海盐张家班皮影戏团,班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其表演多次获得国内外各项荣誉,剧目分为传统戏和童话剧。

  @石水兜:传承江南水石盆景制作,其创始人为杭州第一任盆景协会会长张民晖老先生,作品意境高远,于方寸间现天下山水,工作室名石水兜,取其水石兜山水之意境。

  第三街:湘湖--听说比西湖还要美

  湘湖在杭州东南部萧山区,与西湖隔钱塘江南北相望,有一湖(湘湖)、二堤(湘堤、越堤)和五大景区。与西湖边的餐厅一样,美景是湘湖周边餐厅杀手锏。 这一带的美食,多以萧山本地菜和老杭帮菜为主打。钱塘江的野生鱼、虾、鳗、鳝和湘湖特产莼菜、野鸭,金家坞的笋,还有农家自养的大种鸡和土猪肉,都是这一带馆子里常见的原料。老底子的口味吸引来了杭州老城区人和上海客人。

  @跨湖楼/湘湖路681号

  跨湖楼的目标是向杭州西湖边上的百年老店楼外楼看齐,要做成湘湖的楼外楼,要做成湘湖边上的百年老店。跨湖楼上,可以观看湘湖全景。这美景不光能边吃边看,在三楼的望湖景观客房,有通透大气的落地玻璃,让你躺在床上也能看到湘湖美景。

  “越王东坡鸡”是跨湖楼的金牌菜之一,萧山农村农家自养的大种鸡和香味十足的农家家养猪肉,一起文火慢炖4小时,东坡肉肥而不腻,鸡肉酥而不烂,酱香味扑鼻。“红汤甲鱼”用的是2斤左右的湘湖野生甲鱼,自然是胶质浓厚、裙边厚。用店家自己熬制的特制酱油搭配10多种香料,文火焖炖1个小时,胶质炖熬出来的汤汁极其浓厚、醇香。甲鱼肉在黏稠的胶质浓汤相衬下,口感越发香滑软糯,丝丝入味。“老醋鸡爪”个头是一般鸡爪的2倍大,特别肥厚,文火慢慢烧至酥而不烂,再用8种料调制的醋汁泡制5个小时以上,鸡爪肥嫩略带酸辣,口感独特。“龙井问茶”是龙井虾仁的升级版,一盘晶莹剔透的龙井虾仁,搭配一把古色古香的茶壶和一套茶碗上桌,品一口龙井茶,夹几粒龙井虾仁放入嘴里,龙井茶清香浓郁,满嘴茶香。“湘湖莼菜汤”用的是湘湖莼菜,加上海参粒、干贝粒、虾仁等海鲜,用老母鸡煲出来的清鸡汤烧制,口感十分清鲜。

  【推荐菜式】红汤甲鱼、越王东坡鸡、老醋鸡爪、湘湖莼菜羹

  @越风楼/湘湖旅游度假区

  越风楼就是湘湖的“湖畔居”,依水而建,与越王城山相望。门口的招牌很有特色,常常让人误认为不是餐馆而是公园的大门。走进院子,木石结构庭院式仿古建筑,庭院内小桥流水、假山奇石,让人流连于古越风韵。

  如果说跨湖楼能俯瞰湘湖全景,那么越风楼则是与湘湖做一次零距离的亲密接触。8个包间全部临湖,室外露天品茗餐饮区,更是彻底的亲水平台。在这吃饭,身边就是湘湖,晚上红灯笼亮起,要多美有多美。越风楼还有大小两只画舫,大画舫可以容纳20多人同时游湖,小船则适合邀上三五好友,边游湖边喝茶、品美食。这份惬意,哪里是在岸上的人能体会的?

  越风楼主打老底子萧山老墙门菜,当然少不了湘湖湖鲜、钱塘江江鲜和周边的小海鲜。杭州有梅家坞,湘湖边有个金家坞,金家坞的笋在当地是极有名的,用土鸡、腌制土猪肉熬制6-7个小时熬成的鸡汁咸肉浓汤,煨制金家坞的笋尖,鸡的鲜香渗入笋尖,和笋的清香结合,笋衣鲜嫩无比——这道菜在第二届三江美食节上,早已被评为萧山十大名菜。

  这里绝对是个能享受一天的地方,上午来可以在湘湖边上发发呆、喝喝茶。中午享受过一顿江鲜之后,下午继续打打牌、吹吹牛。到了晚上,喝上几杯小酒,几分微醺,或是喝上几口热茶,吃上点藕粽、洋糖糕这样的小点心,月光下的湘湖,另有一番风情。

  【推荐菜式】清汤野鸭、金家坞鸡汁笋、农家大豆腐、水冬菜笋片滚鲈鱼头、洋糖糕

  @掬星岛/湘湖旅游度假区内

  掬星岛在湘湖中央,是一座独立的小岛,要在专门的码头乘船进入。上得岛来,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喝茶聊天品尝美味,整个岛都是你的私人世界了,足够你享受一把当岛主的快感!

  岛上一座庭院式四合院,原本是晚清学者、人称“湘湖之父”的周易藻先生当年所建的“辛庐”,如今改建成了掬星岛会所。这里的菜肴,也汲取了跨湖楼、越风楼等周边美食的精华,更像是宅门私房菜。由于要专门乘船驶入,整个岛上又只有一个包间,掬星岛会所有多私密就不必说了,所以也颇受明星大腕们的青睐,连王菲都来过!

  第四街:南宋御街,一场南宋繁华梦

  “南宋御街”可谓由来已久。800年前,这条南宋天街贯穿城市南北,所谓一轴定皇城,酒楼茶肆鳞次栉比,商贾云集,就已经是百业俱兴的福地。 御街的改造工程历时经年,今年国庆节的华丽亮相已经是第三轮了。终于,美食家们的好消息降临了——南宋御街中华美食夜市一条街就要开街了。北自十五奎巷,南至万松岭路的中山南路,全长1400米,统统都是各地小吃。想想,足足有一百二三十个铺位,一家大小连逛带吃,有多惬意,南宋时,“填塞街市、吟叫百端”的上元节,也不过如此吧。

  还是提醒一声,营业时间为18:00至次日凌晨2:00,别去太早了。另外,这么热闹的场子,最好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因为目前美食街只有有三个专用公共停车场,分别是万松岭路口以南的中河路高架桥下、杭州卷烟厂以北的高士坊巷以及市一医院吴山院区以东,估计到时候找车位是件麻烦事。

  第五街:大兜路--人间烟火的味道

  @香樟银湖墅

  “香樟雅苑”这个名字对于杭州人来说并不陌生,它是杭州城内第一家选址于景区的大酒店,也是首家把“私房菜”概念引入杭城的菜馆。

  一道至尊鱼头,选用千岛湖野生包头鱼炖制,一个鱼头重逾3斤半,鱼头炖煮,以海参、虾干吊汤,汤鲜美而肉质细嫩,配以金针菇、菜心,浓厚的汤汁中增添清新之味;而鱼身之肉则搓成鱼丸,嚼口与鱼头又有不同,确实堪称独绝。再一道神仙鸡,揭开锅盖,先有浓香扑鼻,锅内一整只鸡,皮泛油光,触箸即酥;下有浓汤,鲜美异常。这道神仙鸡,下锅时不向锅内加一滴水,只用黄酒,下垫食盐,用瓦罐慢慢煨制,焖煨5个小时而成。及至开锅食用,已是精华内敛,肉质酥嫩,汤汁淋漓,香气浓郁了。

  第六街:四眼井--除了吃饭,还要发呆

  四眼井恐怕已经成为了青年旅舍的代名词,背包客出没的身影,骚动不安的自由气氛,让这里的饭店也多了一分悠闲和惬意。更多的人来这里,除了吃饭、发呆,还为了在这里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柔软时光。 虽然这里的餐馆看似都很“业余”,但是有一道曾经风靡整个杭州城的名菜,却是从这里传出去的。想当年,多少人在江南驿门口排队,为的就是尝一口椒麻鸡的味道。江南驿的餐厅火了之后,这一带的青年旅舍纷纷仿效,也在家门口腾出一块地来,做起了“背包客餐饮”。因为老板们大多是驴友,很多菜式都是从旅行途中淘来的,所以,在这里你尝不到正宗的杭帮菜,反倒是天南地北的江湖菜唱起了主角。

  第七街:龙井路--无敌风景,农家菜

  对于杭州人来说,龙井路不只是一条路这么简单。

  这条路上有山有水,有历史,也有风情,还有乾隆亲笔诏封的十八棵茶树。所以,一想到龙井路,杭州人脑海中就会蹦出一连串活色生香的词语:喝茶、赏桂、游玩,自然也少不了美食。这样的风水宝地,必然聚集了杭州大大小小的餐饮名流,不管什么风格,每一家生意都火爆得一塌糊涂。

  远道而来,到龙井路泡壶茶、吃顿饭才算是真正享受了杭州时间。

  @花房主题餐厅/龙井路4号

  隐匿在一片“竹海”之中,碎石小路曲径通幽。雨后,昏暗的灯光映出竹叶上晶莹的雨露,小路两旁的石头上落满碎花,餐厅还藏在薄雾中,真是把优雅的气氛玩到了极致。

  情调餐厅,向来走精致路线。花房的菜不光常创新,还非常注重口味的搭配。比如千篇一律的红烧肉,下面用生菜叶子垫着,为的就是吸走肉的油分,肥而不腻。瓦罐咖喱蟹,把蟹壳敲碎后在瓦罐里焖制,为的是让咖喱的味道充分融入蟹肉中,还省去了吃蟹时的麻烦。

  推荐菜式:花房红烧肉、金牌蛤蜊鸡、瓦罐焗青蟹

  第八街:胜利河--城北美食新地标

  @外婆家运动会/古水街16号

  与杭州其他门店不一样,外婆家的这家门店可谓是坳足了造型,里外都是奥运明星用过的“战袍”,一不小心,还以为是进了一个运动博物馆。当然,这里的菜式也走起了新潮路线,比起外婆家那些耳熟能详的老菜,这里多了许多新式菜肴。

  【推荐菜式】面包的故事、烧烤拼盘

  @青菁酒家/古水街8号

  青菁酒家是古水街一带店面最气魄的一家,以做象山小海鲜和本帮家常菜为主,据说这里的老板在象山有四条专门捕鱼的渔船,头天船上捕到什么,第二天就会出现在店里的餐桌上,价格相对也会平价一些。

  【推荐菜式】湖蟹煲、红烧杂鱼以及各种象山海鲜

  第九街:高银街--人来人往才热闹

  高银街紧挨杭州最著名的古街河坊街,并与河坊街平行。

  说起高银街的来历,还真和“吃”脱不了关系。最早的时候,这里叫肉市巷,又称灌肺岭,以出售糯米灌猪肺出名。南宋时,一枚姓高的童鞋拾到了银子,做了拾金不昧的好人,这里改名为高银街。

  杭州人有句老话:“迎市的饭馆,背市的茶。”意思是说喝茶要找个清静地方,而吃饭却是人多热闹的地方才放心,食物新鲜,味道才好。高银街遍地都是那种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铺子,只有一样不好——国庆节这样的日子,稍微迟一点就要在门口等着翻桌叫号了。

  @知味观味宅/高银街71-73号

  味宅算是百年老字号知味观的升级之作,相比于味庄的现代和大气,味宅则显得低调和柔媚了许多,只在青砖砌的石窟门上方安安静静地刻上“1913”字样,入内,是乌瓦白墙围出来的一方墨蓝色天空和江南宅院。

  传统的杭州名菜在这里显得越发细腻。以往裹以荷叶,糊以泥巴的叫化鸡用桃花纸整只裹起来,外面再敷满雪白的盐巴;而孩子们爱吃的青豆泥被盛在精巧的瓢羹里,做成草叶的形状,颜色葱茏;家常的桂花糖藕,到了味宅也会变了模样,颗粒状的糖藕上,可以根据客人的口味,淋上草莓酱或是黄澄澄的桃酱……你可以不喜欢这样的改良,但是没有人拒绝得了这个老宅院的风情。

  【推荐菜式】东坡肉、蟹粉豆腐、西湖醋鱼

  第十街:河东路--喝点儿小酒,扯点儿八卦

  河东路总是带着淡淡的家常气息,路边的餐馆一家挨着一家,象山海鲜、面馆、湖南菜、杭帮菜等等。如果是在吃饭的高峰期,生意最好的那几家店一定会有不少客人在门口等翻桌。河东路上的餐馆,价格走的是平民路线,每家店里总会有那么十几个老客人,多年如一日,定期出现。连服务生们都记得他们最爱吃的菜,外加需要几瓶啤酒。 虽然这条街上有麦当劳,但是夜宵时间的人气总比不过附近的醉雨轩。找一家熟悉的餐馆,约几个朋友,热热闹闹吃一顿夜宵,顺便聊聊八卦。末了,带着微醺在河东路上走走,和夜行的路人擦肩而过。一回头,看他走进刚才那家餐馆,很大声地对着老板说,给我炒一盘肉丝跑蛋,盛一碗米饭。

  第十一街:古墩路:城西最长的美食战线

  古墩路,作为城西的交通要道,每到高峰期,挤得那叫一个水泄不通。即使在这样,来这里觅食的人们依然络绎不绝。

  城西美食战线拉得最长的一条街,就要算古墩路了。从天目山路一直绵延到文一路,都算是主力战场。古墩路上的店一般都比较常情,很少有改换门庭的,老字号都是数得上名字来的。一条街差不多都是小店,没什么门槛,甩开膀子吃得个热火朝天,结账的时候抹一把嘴,也花不了多少钱。吃腻了这一家,改天再推开隔壁那家的门,也有的是好吃的。

  也许因为住在城西的大多是天南海北来的新杭州人,所以各地风味都能容得下。懒得做饭?大不了沿着这条路慢慢吃过去。

上一篇:杭州特色小吃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