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攻略:献上饕餮大餐!
美食攻略一: 东 坡 肉
菜肴简介:
东坡肉选用皮薄肉嫩的五花猪肉,以绍兴黄酒当水,放入密封的砂锅中,用文火烧焖而成。肉色红润,汁浓味醇,酥而不碎,糯而不腻。
菜肴制法:
制作时,选用细皮薄膘五花条肉,用冰糖、酱油作佐料,以绍洒代水,将切成块状的肉的置入小葱填底的沙锅,密封上蒸,不走原味,的酥而不碎,肥而不腻的特点。
菜肴典故:
北宋文豪苏东坡两次来杭任太守,浚湖筑提,杭州百姓为感谢他"抬猪挑酒”,他嘱家人按他的烧肉方法将猪、酒烹制成菜并犒劳民工,家人误将酒与肉一起烧制,烧出的肉竟特别香美可口,人们传颂苏东坡勤政爱民,就把为此烹制出来的猪肉称为“东坡肉”。
杭州菜馆也效法仿制,至今东坡肉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制作时,选用细皮薄膘五花条肉,用冰糖、酱油作佐料,以绍酒代水,将切成块状的肉置入小葱填底的沙锅,密封上蒸,不走原味,有酥而不碎、肥而不腻的特点。
菜肴特点:
以薄皮嫩肉用名酒焖制的此菜肴,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是杭州传统风味名菜。
美食攻略二:叫 化 童 子 鸡
菜肴简介:
蟹汁桂鱼是杭州南方大酒店研制的,采用活桂鱼和蟹粉作原料烹制而成,富有江南风味特色的新佳肴之一。它造型生动、雅致,鱼肉入味滑嫩,蟹肉洁白鲜 美,且上桌淋汁,食趣盎然,曾荣获全国烹任大赛金奖。
菜肴制法:
一、选用良种“越鸡”,宰杀、煺毛、取出内脏、洗净,剁去鸡爪,拆出鸡翅主骨和腿骨,用刀背轻剁鸡颈,将颈骨折断(表皮不破),并在鸡腿内侧竖割一刀,以备填充调料。
二、将山奈、八角碾成粉末,放在瓦钵内,加入绍酒、酱油、白糖、精盐、味精、葱段、姜丝拌匀,将鸡放入腌制15 分钟,其间翻动几次,使调味渗入鸡体内。
三、取猪腿肉和大葱切成丝,用熟猪油煸炒至半熟,加酱油、精盐、绍酒、 味精等炒熟,填入鸡腹。
四、将鸡头扳到两腿中间,两腿抱胸,两翅向下(抱住颈和腿),用猪网油裹住鸡身,首层用荷叶、二层用玻璃纸、三层再用荷叶包紧,然后用麻绳捆扎成鸭蛋形;把酒坛泥碾碎,用沉淀的绍酒脚、盐和清水捣成糊泥,紧贴麻绳,外包白纸,鸡腹朝上,放入烘箱内烤3-4小时即成。
五、食用时,揭去泥巴,去掉包皮,配花椒粉、 辣酱油等佐食。
菜肴典故:
杭州“叫化童鸡”,这个名称,包含着人们对这个传统名菜探根溯源的一个传说:
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封建王朝横税暴敛,老百姓被压榨得家破人亡,流落街头,沦为乞丐,到处流浪。有一天,一个流落到江苏常熟地方的乞丐,饥寒交迫,既无片瓦御寒,又无颗粒粮食充饥,体力渐渐支持不住,昏倒在地。他的难友为了抢救他,在露天拾柴烧起篝火,让他取暖,又把同伙仅有的一个鸡拿来,准备给他烧吃,增加营养。
可是,当时没有工具无法着手烧制,急得大家团团转,不知如何是好。有人急中生智,提议索性因陋就简,用烂泥把鸡包起来,把泥团放篝火中烧煨。他们一边拾柴,一边烤煨,忙了整整半天,总算把鸡煨好。敲开泥团,不仅鸡毛粘在烤干的泥团上随之脱落了,而且出乎意外,鸡煨烤得特别好,香味四溢,惊动了四邻,大家闻香而至,纷纷赞美这是别致的煨法,别致的口味。
后来,楼外楼菜馆吸取了这一烹调经验,并加以改进,采用具有地方特色的"越鸡"、绍酒、西湖荷叶加工,将宰杀洗净的原只嫩"越鸡"加上各种调味品,在鸡腹中填满佐料,然后用西湖荷叶及箬壳包扎,再在外边裹上一层用绍兴酒脚、盐水调和的酒坛泥,放在文火中煨烤三、四小时。
到顾客食用时,整个泥团拿到餐厅当场拆开。由于它是经密封烧烤的,保持了鸡的原汁和原味,加上用地方名酒拌泥裹烤,酒的香醇气味经火一烤沁入鸡肉,打开泥团时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更加增添了这个营养丰富的菜肴的情趣,因此成了人们来杭游览都想一试的杭州传统名菜。
美食攻略三:龙 井 虾 仁
菜肴简介:
龙井虾仁选用鲜活大河虾,配上清明前后采摘的新茶烹制而成。虾仁玉白鲜嫩,茶叶碧绿清香,色泽素雅,滋味独特,食后清口开胃,回味无穷,在杭菜中堪称一绝。
龙井茶叶入馔,是杭州厨师的大胆创新,泡茶时,不能加盖,以保茶叶碧绿。烧菜的火候也很讲究。将上过浆的虾仁倒入油锅,约划十五秒钟即沥去油,将泡开的新茶入锅,喷入料酒,略加翻炒即可起锅装盆。
菜肴制法:
将虾去壳挤出虾肉,其方法是一手捏住虾的头部,一手捏住的虾尾,将虾颈部一挤,虾仁即脱胎换骨脱壳而出。将虾肉盛入小竹箩,用清水反复洗至虾仁雪白,盛入碗内,放入精盐和鸡蛋清,用筷子轻轻搅拌至有粘性时加入湿淀粉,加味精,拌匀,静置1个小时,使调料渗入虾仁,待用。
将龙井茶用50毫升沸水冲泡,1分钟后,弃茶汤30分毫升,茶叶及剩汁待用。鲜叶用法大致如此。
将炒锅置中火上烧热,滑锅后下猪油,至四成熟时,倒入虾仁,迅速用筷子划散,待虾仁呈玉白色,倒入漏勺沥去猪油,暗葱炝锅(即用葱炒油锅,用时去葱,留其葱香而不见葱),再将虾仁倒入油锅,迅速把茶叶及汁一同倒入,烹入绍洒,抖动几下,出锅装盘,即成一盘虾仁玉白、鲜嫩、茶叶碧绿、清香,色泽雅丽,风味独特的龙井虾仁。
菜肴典故:
典故一:
讲乾隆皇帝微服下江南到杭州时,到西湖边一家小酒店进餐,点了炒虾仁,接着乾隆皇帝从身上掏出一包从龙井取来的茶叶,泡来解渴。
店小二看见了乾隆皇帝的龙袍,吓了一大跳,急忙跑进厨房告诉掌勺的店主。当时店主正在炒虾仁,一听圣上驾到,心中一阵紧张,竟将店小二拿来的龙井茶当作葱段撒在刚炒好的虾仁上。谁知这道菜送给乾隆皇帝时,感到清香扑鼻,尝之鲜嫩可口,让他连声称赞,并定名为“龙井虾仁”。
典故二:
另外一个故事是有关苏东坡的,当年他调到密州时,作的《望江南》中有一句:“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旧时有寒食节不举火的风俗,节后举火称新火。
这个时候采摘的茶叶,正是“明前茶”(寒食后二日即是清明节),属龙井茶中的最佳品。人们从苏东坡的词联想到这个季节中的时鲜河虾,于是以新火烹制了“龙井虾仁”,一品尝味极鲜美,龙井茶又是杭州特产,这道菜自然就成了杭州的不传之密了。
美食攻略四:西湖醋鱼(又称“叔嫂传珍”)
菜肴简介:
传说是古时嫂嫂给小叔烧过一碗加糖加醋的鱼而来的。选用体态适中的草鱼,最好先在清水氽熟,要掌握火候。装盘后淋上糖醋芡汁。成菜色泽红亮,肉质鲜嫩,酸甜可口,略带蟹味。
菜肴制法:
1、鱼洗净,沿脊部剖开,从里面各剞3-5刀,但不能切断鱼皮; 鱼皮朝上放入开水中煮3分钟;
2、撇去余汤,留250克原汤,加酱油、料酒、姜末烧至入味后,取出鱼块装盘;
3、原汤加糖、醋、湿淀粉各50克,烧开起泡后浇在鱼身上即成。
菜肴典故:
“西湖醋鱼”又叫“叔嫂传珍”。相传古时有宋姓兄弟两人,满腹文章,很有学问,隐居在西湖以打鱼为生。当地恶棍赵大官人有一次游湖,路遇一个在湖边浣纱的妇女,见其美姿动人,就想霸占。
派人一打听,原来这个妇女是宋兄之妻,就施用阴谋手段,害死了宋兄。恶势力的侵害,使宋家叔嫂非常激愤,两人一起上官府告状,企求伸张正气,使恶棍受到惩罚。他们哪知道,当时的官府是同恶势力一个鼻孔出气的,不但没受理他们的控诉,反而一顿棒打,把他们赶出了官府。
回家后,宋嫂要宋弟赶快收拾行装外逃,以免恶棍跟踪前来报复。临行前,嫂嫂烧了一碗鱼,加糖加醋,烧法奇特。宋弟问嫂嫂:今天鱼怎么烧得这个样子?嫂嫂说:鱼有甜有酸,我是想让你这次外出,千万不要忘记你哥哥是怎么死的,你的生活若甜,不要忘记老百姓受欺凌的辛酸之外,不要忘记你嫂嫂饮恨的辛酸。
弟弟听了很是激动,吃了鱼,牢记嫂嫂的心意而去,后来,宋弟取得了功名回到杭州,报了杀兄之仇,把那个恶棍惩办了。可这时宋嫂已经逃遁而走,一直查找不到。有一次,宋弟出去赴宴,宴间吃到一个菜,味道就是他离家时嫂嫂烧的那样,连忙追问是谁烧的,才知道正是他嫂嫂的杰作。原来,从他走后,嫂嫂为了避免恶棍来纠缠,隐名埋姓,躲入官家做厨工。宋弟找到了嫂嫂很是高兴,就辞了官职,把嫂嫂接回了家,重新过起捕鱼为生的渔家生活。
古代有人吃了这个菜,诗兴大发,在菜馆墙壁上写了一首诗:"裙屐联翩买醉来,绿阳影里上楼台,门前多少游湖艇,半自三潭印月回。何必归寻张翰鲈(誉西湖醋鱼胜过味美适口的松江鲈鱼),鱼美风味说西湖,亏君有此调和手,识得当年宋嫂无。"诗的最后一句,指的就是"西湖醋鱼"创制传说。
营养价值:
草鱼——俗名鲩鱼。属草食性鱼类,为温中补虚养生食品,有利湿、暖胃和平肝、祛风等功效,适用于胃寒体质、久病虚弱、头痛、食少等;草鱼宜加上姜、葱、蒜等佐料,这样可去除草鱼的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