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城市导航>浙江>美食>

杭州18大点心小吃

来源:金玉米 编辑:精品宝石 时间:2013-02-27

1、葱苞桧儿

杭州的葱苞桧儿,油炸桧(油条)等均与南宋抗金侵略相联系。当地说:油条,是今我国南北浒的早点食品。浙江人称油火桧,北方也叫油果子。是一种以面粉为原料,制成条形,入油锅炸成,入口香 ,价廉物美。这种油条相传是杭州人在南宋末年所制。伴有一则对南宋奸臣秦桧的痛恨之事。事情是这样的南宋时,金南下侵略,飞尽忠报国,军抗金,取得节节胜利,奸秦桧与高宗皇帝屈膝投降,用十二道金牌招回在前线抗战的飞,并以“叵须有”的罪名,杀害杭州风波亭,百姓与爱国军将们深恶。杭州点心店有位师傅,便用粉搓捏成两条和秦桧夫妻相似的面人,又他们扭在一起,丢进油锅中炸,以解此恨。并叫卖“油炸桧”。市民从四面八方涌来抢买,恨不得一口吃下这条“油炸桧”,以示解恨。这种吃油糙桧的方式来责秦桧的卖国害忠良的御为,很快传开,被各地仿效。油炸桧也因此而流传全国各地,成为早点的佐餐食品。葱包桧儿,相传也有八年的历史,其民间传说与上述类似。葱包桧儿,是用薄薄饼油条、葱、之皮,在平锅中烤后食。意思说,油炸桧包起来来烤,以解南宋爱国军民对卖国贼秦桧之恨。


2、汤团

汤团,杭州汤团本来有名,但是钱溏江畔的汤团还和唐代黄领导的农民起义有关。相传黄起义军南下,从安微到浙江时,翻山越岭到了钱塘江畔的笔架山,姓纷纷躲避,不见一人,饥饿难忍。唯见有间草棚是个汤团店,锅中还在冒着热征收,他便上前去探险究竟。只见老太婆正在做汤团,后有一只大锅,上有大小不同的两个洞,做好大汤团丢入大洞,做好小汤团丢入小洞,一丝不。他便奇怪地问其由因。才能太婆回答说:“任何事都是熟能生巧。但是,带打天下人却不能熟能生巧,要弄清楚才能动刀。不能不分是非,不分青红皂白鸸一概而论呵!“再问其由。老太婆说:”手中剑只能杀坏人,不能杀无,否则会丧失民心。“听了此话,深有感受,深受教育回到期,就宣布一条纪律,严惩首恶,为民,不杀无,从此以后,黄起义军年到之处,深受姓欢。当黄攻入长安之后,派人来找老太婆婆,可异草棚汤团店均不在了,他便命令部下在沿钱塘江畔的老太婆做汤团卖的地方咎一座”汤团庙“来纪念这位曾在他人生道路中,他的伟大的事业中给了他深刻的哲理性启迪的劳动人民。因此,钱塘江畔的汤团吃起来便格外地带上一份美好的人情味,就如钱塘江中的悠悠流水,源远流长。


3、西湖醋鱼

传说古代西湖畔有姓宋的兄弟俩,哥哥已成家,以打鱼为生,供弟弟读书。一日,贤淑美丽的嫂嫂受到当地恶霸调戏,宋家大哥上前评理,却被恶霸打死了。宋嫂告状无门,便勉小叔赴京求取功名后,为兄长报仇。临行前烧了一碗鱼,加糖加醋后,味道奇美。她对小叔说:“这鱼中的甜是祝您高中皇榜,酸是望你当了官后,勿忘百姓的辛酸。”后来宋弟弟得官并为兄长报了仇,但却不见宋嫂的踪影。一日,同僚设宴相邀,宋弟见席上有一道菜正是“醋 鱼”,便寻根刨底,原来烩制这醋溜鱼的厨娘正是宋嫂。于是,宋弟辞了官与宋嫂同操旧业。自此“醋溜鱼”便随着这故事广为流传,成为传统名菜。西湖醋鱼选用体态适中的鲩鱼(草鱼),先在清水中养一段时间,不喂食。洗净活杀后,入沸水氽熟,然后淋上糖醋芡汁,稍烹。出锅后,色、香、味俱全,鱼肉鲜嫩,仿如蟹肉。“楼外楼菜馆”供应正宗的“西湖醋鱼”。这家百年老店房屋未改建前,店堂内挂着一副楹联:“凭君有此烹饪手,识得当年宋嫂无?”就是照应这个故事。

5、宋五嫂鱼羹

此菜以鲜嫩桂鱼为主料,佐以火腿、竹笋、香菇、鸡汤制成,犹如蟹肉羹,故又名“赛蟹羹”。传说宋朝汴梁城内有一位专卖鱼羹的宋五嫂。皇室南巡来到杭州,她也流迁到西湖苏堤来卖鱼羹。赵构(宋高宗)当太上皇以后,一日游湖来苏堤,见一操东京口音的老婆婆在卖羹,随即召见。老太监认得是东京的宋五嫂,向太上皇作了介绍。赵构怀旧神伤,吃完一碗鱼羹后,便赐给金钱一百文。自此,宋五嫂鱼羹声名大噪,有钱人不异破费,纷纷争食,老婆婆遂成巨富。有人写诗道:“一碗鱼羹值几钱?旧京遗制动天颜。时人倍价来争市,半买君恩半买鲜。”“宋五嫂鱼羹”也以楼外楼菜馆的为传统正宗。

6、东坡肉

此菜选用皮薄鲜嫩的猪肉,以绍兴黄酒为汤,放入密封的砂锅中,用文火焖烧而成,色泽红润,汁浓味醇,酥而不碎,糯而不腻。据传说,苏东坡任杭州太守,政绩卓著。疏浚西湖工程完工之日,百姓纷纷送来猪肉和绍兴酒,以表敬意。苏翁推辞不得,就让家人按他指点的上述方法烧肉,制成后分送给挖湖民工。“东坡肉”由此得名,并成为杭州传统名菜。

7、叫化鸡

此菜选用绍兴、萧山一带的越鸡,除去内脏,填入绍酒、生姜、葱等佐料,外面用猪网油、荷叶和箬壳分层包裹,用绳扎紧,再涂上用绍兴酒脚和盐水调和的酒坛泥,置文火中煨烤三、四小时而成。打开就食,香气四溢,鸡肉白净,酥不粘骨,食不嵌齿。“叫化鸡”因是叫化子发明而得名。传说古时有个乞丐,为救患病的同伴,寻来一只鸡,因无炊具,只得将鸡放血后,用绳子扎紧,涂上黄泥,就在火堆上煨烤。不料煨好后鸡毛随泥团脱落,鸡肉特别香美。以后传入民间,不断改进,便成为酒宴上的名菜。

8、龙井虾仁

此菜选用鲜活大河虾,挤出虾仁,配上优质龙井茶叶烹制而成。盘中虾仁洁莹如玉,茶时绿如翡翠,色雅味美,清口开胃,饶有回味,被誉为“杭菜一绝”。龙井茶叶炒虾仁,只是偶然的发明。据昔日“天外天菜馆”张经理说:他师傅一日刚泡了一杯上好的龙井新茶,外面催上炒虾仁,急忙中将炉台上的新茶错当浆汁倾入了锅中,急住手,茶叶已伴入虾仁。但见白玉翡翠,清香扑鼻,老师傅不加思索,即以“新发明”端上菜桌,博得了顾客的好评,从此名菜馆中便有了“龙井虾仁”。昔日杭州酒家的经理也是这位师傅的徒弟,所以杭州酒家和“天外天菜馆”都以此作为看家的传统名菜。

9、炸响铃

选用透明如纸杭州特产豆腐皮,裹入猪肉末(里脊或腿精肉),切成寸段,油炸而成。如裹入笋末、香菇末以及马铃薯泥,则成为素食者喜爱的“素响铃”。此菜色泽金黄,口味香脆,蘸甜酱或花椒,味道更佳。“响铃”是马铃的意思。相传有位勇士到酒店点了“豆腐皮裹肉”佐酒,但店里的豆腐皮用完了,勇士骑马为店主取来,店主十分感动,精心为他烹调,把此菜特制成为马铃形。从此“炸响铃”就流传成为名菜。

10、猫耳朵

“知味观”的传统名点,用上白面粉制成精巧的“猫耳朵”形状的面瓣,配上鸡丁、火腿片、干贝、香菇、笋片等佐料,入锅烹煮而成。装碗后,鸡丁如琥珀、火腿像玛瑙,与白玉似的“猫耳朵”相映成趣,滋味鲜美,很受人喜爱。据传说,当年知味观的一位大师傅在他的穷朋友家吃“麦疙头”,脚旁一只小猫却纠缠不走。他去捉猫,抓住了猫的耳朵。因为猫耳既小又薄,又美观。这位师傅受到启发,想到:如果把粗厚的“麦疙头”改做成猫耳朵形状,可能会好吃。他回到店里一试,果然甚受顾客欢迎,于是名传千里。

11、吴山酥油饼

用油面迭酥做成,上尖下圆,形似山峰,盖上一层绵白糖,又如山峰上皑皑白雪。吃时,将饼上的白糖抖落盘中,把饼翻过来,恰似一只尖底小碗,将糖倒回“碗”中。吃起来脆而不啐,油而不腻,又香又甜,入口即酥。相传当年宋太祖赵匡胤与南唐李升交战,被困于安徽寿县境内。当地百姓用粟子粉制成酥油饼,给赵充饥。宋王朝建立后,赵匡胤命御膳房仿制。宋南迁后传到杭州,吴山一带百姓也纷纷仿制,用料改粟子粉为精面粉,使油饼的酥层更清晰,味道更佳。来杭的中外宾客称誉为“吴山第一名点”。

12、虾爆鳝面
烹调时,选用粗壮的鲜活黄鳝,斩头截尾剔骨后切成鳝片,用素油爆,荤油炒,麻油浇,直至鳝片黄脆;取鲜活大河虾洗净加蛋清上浆清炒至白嫩;精制面条下锅烧后,不粘不糊;用原汁煮面,使面条吸入鳝鱼的香味,汁浓面鲜。虾爆鳝面为奎元馆的宁式名面。

  
13、片儿川面
片儿川面是杭州奎元馆的名点,也是杭州的风味小吃。烹调时,选用瘦猪肉片,配以笋片和雪菜,与面条同烧而成。此面肉片鲜嫩,雪菜笋片色泽翠白分明,食之美爽口。

  
14、知味小笼
杭州知味观的风味吃。烹调时,选用发酵精白面粉作皮,用鲜肉,或鲜肉拌拌虾仁,或鸡肉拌火腿末作馅,在馅料中加入特肉皮冻,包好后放入特制小蒸笼用急火蒸制而成,分别称为鲜肉小笼、虾肉小笼、鸡火小笼。这些包子汁多香鲜,皮薄滑韧,但口味各异。

  
15、南方迷宗大包
选用进口精白面粉经发酵后作皮,用鲜猪前腿肉、肉皮冻(或用豆沙或用麻心或用青菜)等作馅包成后上大笼用急火蒸成。一般500克面粉只能做9只大包。它吸取南北方各种包子的特点,由于它无宗派,故称迷宗大包。迷宗包子洁白饱满,吃口松软,富有弹性,价廉物美,实为快餐中的佼佼者。


 

16、西湖藕粉
现在有袋装的和速溶的,小时候都是看妈妈熬出来的,撒上桂花糖,简直是“极品”!女生还可以用来减肥的。


17、定胜糕
传说是岳飞出征前一个老太太做给他们吃的。把细纱放在糯米粉里用竹筒蒸3分钟,取定胜之意。河坊街有个老太太最早开始做这个的,电视上也放过好几遍,现在做这个的店多起来了,还是那家的最好吃。

18、油墩儿
面粉调成糊状,先放一点在特制的小兜里,在往里放入萝卜丝,或肉丝姜丝雪菜等,再放一点面糊,在油锅里炸至金黄,出锅即成。外脆里嫩,香味扑鼻。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